人才培养

博士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 -> 正文

机械电子工程博士点简介

(发布日期:2012-02-18 点击数:7)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机械电子工程学科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本学科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道德品质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机械电子工程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在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3、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4、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听说能力和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

1、机电液系统检测、分析与控制

利用现代信号分析理论及智能诊断方法,研究面向光机电一体化的现代测控技术,主要包括机电系统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趋势预测、现代测控系统的柔性集成与远程监控技术等,提高机电液系统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和网络化水平;实现对机电系统的状态监测与优化控制、故障诊断与趋势预测及其实时综合保护,保障机电设备安全、高效、可靠地运行,预防和避免事故的发生,提高机电产品的质量,节约能源、改善工作条件。

2、机电液系统状态监测与智能诊断技术研究

研究开发面向机电系统的状态监测与智能诊断技术,主要包括:机电系统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趋势预测技术、测控系统的集成及远程网络监控技术、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智能监测仪器与虚拟仪器技术等;将现代测控技术及故障诊断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提高当代工业生产的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和网络化的水平,为现代制造业和传统产业提供先进的测控系统及装备。

3、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研究涉及机械电子学、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嵌入式控制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等,在水下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研究等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进一步深化机器人研究,缩短与国内先进水平的差距,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机器人研究道路。

三、教学科研基本条件

根据学科发展规模和学科专业的总体布局,本学科以建设一支数量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结构合理、师德优良的一流学术梯队为总体目标,加大团队队伍建设力度,优化团队队伍结构。在学科发展与建设中,通过多种渠道引进高层次人才和进一步加大团队队伍培训力度相结合的方式使本学科学术队伍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已形成一支以中青年为主体,结构合理,开拓进取并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的学术队伍。学科点现有正高职称人员5人,副高职称人员6人,其中博士9人。其核心导师团队5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45岁以下的学术骨干占50%以上,学术带头人具有主持国家级项目或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的经历,团队能承担国家或地方大型科研项目、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较高学术水平。

以机械工程实验室、自动控制实验室等实验室构筑该学科的支撑平台,并使学科平台形成较系统的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功能和承接高等级研究任务的能力。目前拥有较完备的液压传动实验室、单片机、PLC控制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等,由此为博士研究生教育和高水平研究提供较为完备的物质条件。到2015年,形成完备的博士公司产品基地、科学研究实验基地和工程化研究基地,为研究生教育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

四、学习年限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至六年,硕博连读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五年。

五、培养方式

1、结合博士研究生的特点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道德的教育,进行社会主义与法制教育。

2、博士生应通过课程学习加深理论基础,扩大专业面。

3、入学一年半以后,进行资格考核。

4、在指导上采取以指导教师为主、导师负责和专业系、教研室或研究所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也可和其他高校、研究单位或工厂企业联合培养,并聘请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参加指导。

5、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与研究生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并检查督促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指导研究生论文选题、文献查阅、调研、科研工作、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

6、导师所在系、所、室在公司产品计划的制定、博士学位论文选题、论文工作及论文撰写、预答辩和答辩等各个环节上应积极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并起到质量监控的作用,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